护理品管圈

时间:2025-11-12 00:11:17
(荐)护理品管圈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护理档案的质量管理:严格把关检验标本分析。患者入院治疗后,相关的档案记录随之开始。此时应建立针对性的品管圈管理方案,检验标本分析就是重要的一关。检验人员在以往的工作中各司其职,不参与他人工作,互相独立,导致部分问题无法发现。品管圈可将标本检验工作划分为一个“品管圈活动”,所有的检验人员和记录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每一项工作都要得到科室主任、上层领导、检验负责人三方确认后才可以记录在案,并且进行下一个步骤。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应用的医疗设备、药物、各个阶段的康复情况等信息,详细记录在案,虽然品管圈给予了工作人员较大的自主权、管理权,但最终录入的时候,依然要得到相关医生的肯定才能录入,避免出现医疗事故时,无任何判定依据,影响医患关系。

1.1.2护理档案安全管理:护理档案分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种,每种档案都要及时做好备份,防止意外事故;护理档案当中的部分重要文件,需放置在安全性较高的地方,即便是以电子方式保存,依然要设立相应的防火墙、防黑攻击等程序,减少丢失的可能;护理档案的安全管理,需设立专业人员定期审查,一方面要查找档案空缺、及时填补,另一方面要排查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策略。

1.1.3重点环节管理:要将护理档案中的重点环节看做是一个整体,护理档案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单独拿出某一个模块进行管理,并没有办法得到最理想的效果。将所有的重点环节作为一个品管圈活动,可充分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并且促进各项工作的稳步展开。重点环节的管理需拆分进行,将患者不良反应档案、医疗器械档案等等,详细的划分为不同的品管圈活动,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管理质量。综上所述,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一方面可有效的解决固有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提升品管圈的各项功能。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充分挖掘品管圈的各项优势以及隐藏功能,结合护理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促进医疗工作的全面发展。

1.2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将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后,档案错乱事件大幅度降低,从之前的12次缩减到2次;档案规整程度也有很大提升,从原来的65%提升到95%;工作人员数量有所下降,从原来的40人下降到20人。通过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档案的管理效率,并且在客观上对工作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档案的规程程度,为日后的医疗工作进步提供更大的帮助。

3讨论

3.1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的优势。

3.1.1组织圈员自发参与活动:将品管圈运用到护理档案管理时,每一位护士都可以看做是独立的“圈员”,他们的工作在于,从客观上与主观上,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自发的参与到品管圈这个重要的“活动中”。比方说,某医院护理档案管理工作虽然长期稳步进行,但由于医院病患不断增多,护理档案堆积成山,在调取档案时,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此时可应用品管圈进行管理,第一,根据护理档案的类型、年份、重要程度予以分析,不同级别的护士派与不同的分类任务;其次,将护理档案录入相应的电脑程序当中,按照标准进行排序,老护士指导新护士,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部分重要档案需要作出备份,防止丢失;第四,建立良性循环的工作模式,将护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品管圈活动”来展开,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圈员自发参与活动后,护理档案管理会逐步告别之前的冗杂管理,变得更加有条理性。

3.1.2促使工作人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的管理领域当中,当时的管理方案并没有现阶段的先进,并且品管圈的应用也不是很熟练。相对于过去而言,品管圈的应用,可促使工作人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第一,自主权。品管圈的每一位圈员都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们的自主权较高,可以自主选择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不断的请示上级。第二,参与权。品管圈执行后,圈员的参与权大大增加,他们的互帮互助是建立在总体工作进步的基础上,不会耽误本职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三,管理权。管理权对圈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档案管理的难点之一在于,护理档案非常多,而且录入量非常大,倘若遇到某些特殊的危重病人,需调取所有的相关资料,便于临床分析。管理权的有效放松,促使工作人员高效率的管理,毕竟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但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率。

3.2对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的讨论

相对而言,品管圈在护理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可取得非常积极的成果。从表1的数据来看,护理档案管理的不良事件减少,人员安排合理,为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硬性指标。护理档案的质量管理工作,一向是医疗机构强调的重点,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护理档案质量不过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病历记录,同时会对治疗手段、康复方案、预后估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品管圈的优势发挥出来,充分提高护理档案的质量。第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护理档案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文件,存储的位置、存储方式、相关责任人的安排、定期审查方式,都对安全管理具有很大影响。综上所述,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对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医疗工作水平的进步,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品管圈的应用并非偶然,而是医疗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随着患者与疾病的增多,护理档案管理会更加复杂,需要寻求一种简单、快捷的管理办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品管圈与护理档案管理会获得更大进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护理品管圈2

一:目的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报名范围

1 .活动小组:同一工作现场(护理单元、大科)、工作性质相关的(质控委员会组、安全委员会、专科委员会等)均可成立,一般5~10人组成。

2 .活动主题:可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理管理效率、解决护理技术关键问题等,具有一定可行性。

三:报名条件

1 .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和各委员会成员均可报名。

2 .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跨科室合作。

四:活动周期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为期半年。

五:申报评审

1 .填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护理品管圈申 ……此处隐藏15676个字……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个人投诉率对比

品管圈实施前,由本次选取的28例护理人员中的15名护士对120例患者进行护理,被投诉的`护理人员有7名,投诉率为46.67%;品管圈实施后,由本次选取的28例护理人员中的18名护士对170例患者进行护理,被投诉的护理人员有3名,投诉率为16.67%。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个人投诉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品管圈实施前后医用耗材有效使用率对比

品管圈实施前,手术共976例,医用耗材使用量为691,未使用量为285,有效使用率为70.80%;品管圈实施后,手术共1098例,医用耗材使用量为999,未使用量为99,有效使用率为90.98%;品管圈实施后医用耗材有效使用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品管圈是一种自发参与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为目的的组织活动,在这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每位参与的护理人员都可以探讨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品管圈实施的独特性就是让整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全体人员参与活动的归纳、评估和决策,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实现价值,提高其自主、积极地工作态度,促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本研究对品管圈在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低于实施前,在医用耗材上,实施品管圈后的有效利用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品管圈实施的有效性。实施品管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时,注意操作细节,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进行相关细致服务,减少与患者的纠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效率,逐步重视配合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综上所述,在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协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降低投诉率,实现临床质量管理的目的。

护理品管圈13

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护理质量改进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在塔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干预组30例,给予品管圈质量管理,对这两组患者对护理环节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模式护理管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质量改进中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能够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而且能够调动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质量;品管圈;护理满意度

品管圈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受到了临床医学的高度关注,它是由临近工作区域或相关工作区域的医护人员自发组成的护理管理活动,一般为4~6人,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护理质量[1]。本次研究对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在塔城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34~76岁,平均年龄为(52.5±4.3)岁,病程为2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4.1±1.2)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33~75岁,平均年龄为(51.3±1.4)岁,病程为3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4.2±1.4)年,所有患者均属呼吸内科疾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施以常规的呼吸疾病护理管理办法。干预组: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首先在呼吸内科中4~5人组成一个圈子,并根据圈内的实际情况选取一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代表,通常多以护士长为主,然后将上级护理部门主任作为品管圈的辅导员,对品管圈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在每天科务会活动中,圈内代表要对所有成员进行集体培训,对品管圈的各项活动方案以及具体流程进行学习,保证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实施[2]。由圈内代表对PDCA循环的计划进行有效拟定,经过圈内其他成员的一致通过后方可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在对PDCA计划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活动反馈的效果,从中发现活动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商讨及时有效地改进。然后由辅导员对活动实施情况进行随时监测与动态评估,对改进的方面进行及时总结。经过不同模式的管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3]。

1.3观察指标

1个月后,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各个环节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护理满意调查共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以及护理管理4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2检验,护理管理满意情况用%表示,用t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模式护理管理,采用品管圈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应该对护理服务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品管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实践[4]。一方面,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投身于对医院的护理改进工作中,促进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品管圈管理模式下,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能够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效的改进,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另外,品管圈中的成员大都是同一科室或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他们对彼此的工作环境、病患情况都有一定了解,在活动中能够就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管理策略,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别较大,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品管圈在医院护理质量改进中实施效果,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48(2):127-130.

[2]李琳凤,张毅,吕海瑛,等.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11):800-801.

[3]王丽红,王国英,丁彦芝,等.品管圈活动改进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质量的效果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xx,36(10):1146-1148.

[4]孙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20xx,34(16):94-96,封3.

《(荐)护理品管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