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接受双语教育就能让宝宝更加聪明吗?

时间:2025-08-11 12:29:16
让宝宝接受双语教育就能让宝宝更加聪明吗?

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家长们好不容易在宝宝喂养的路上摸爬滚顺利通关,又要开始面对各种宝宝早期教育难题。

「双语教育」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早期语言教育形式,很多家长在孩子语言学习初期,就开始早早创造双语环境:讲英文绘本,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动画片等。等孩子大一点,还为孩子物色英语早教班、双语幼儿园……生怕孩子在成长早教的过程中掉队。

从小就通晓多门语言,用双语思维学习,想想看挺不错的。不过,很多家长也会这样的疑惑:

双语教学是否真的能让孩子更聪明?

中文都学不利落,过早学习会不会对宝宝造成负担?

双语学习

是整体促进还是起反效果?

同时学习中英双语,两种语言的水平都会得到提升吗?

一个只学汉语的孩子,汉语水平肯定比中英双语养育环境下的孩子更好吗?

1986年,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白田健二(Kenji Hakuta)教授,就开始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方向,针对双语教学进行研究。

他回顾与汇总了诸多研究,发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双语教学到底能对语言的良好掌握与整体发展起到怎样的效果,是非常因人而异的。

目前通过调查能确定的是,在统计上,双语学习只对一类人能相互促进,甚至还会有综合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类人就是家境位列中产,而且对于两种语言的掌握水平差不多的人。

而其他类别的人,即使身处双语环境,他们两种语言的各自水平,基本上不受影响,各发展各的。不过,也存在互相遏制的可能,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的效果。

应该两种语言同时学

还是先学好母语?

在中国,有条件深入进行双语教学的家庭,本身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已经是中产阶级。家长所需要操心的,更多的应该集中在「两种语言掌握水平差不多」这个要素上。

有些家长从孩子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已经有意识地在养育环境中强调多语教学。

那么,从幼年开始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和先学母语再学第一外语的传统双语教学相比,存在优势吗?

《双语及多语手册》(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and Multilingualism)的作者泰杰·巴提亚(Tej Bhatia)和威廉·瑞彻(William Ritchie)来自雪城大学,他们俩本身也都是双语使用者——在英语之外,一位讲印地语,一位讲德语。

这两位学者把双语学习分成两类:

同时性双语制:指的是小孩从出生起就开始学习两种语言。

序列性双语制:指的是一个人先基本掌握一种语言,之后再学其他的。

关于这两种双语学习方式的研究,最主要的结论是:

学习语言时所处的环境,主要决定了哪种双语学习形式更有利于孩子。

年龄不会影响语法

但会影响口语

很多人认为,青春期后再发力学习第二语言,就无法让这门新语言的水平赶上自身的母语程度了。

然而,最近几年来的一系列研究,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这个论断。

认知心理学家哈利·巴里克(Harry Bahrick)教授对移民学习双语的研究发现,语言学习的绝大多数方面,并不存在一个有「绝对优势」的关键期。

有的移民到达美国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尚且年幼,而另外一些已经超过12岁甚至18岁。巴里克的研究对发现,对18岁后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学习外语的词汇理解、表述流利程度、语词搭配和句法结构方面,与更年轻的群体并没有任何区别。

在「听说读写」四大模块里,口语学习深受年龄的影响。

在青春期以后,不管怎样努力学习,环境影响如何,在口音口语方面的努力,起到的效果都不如年纪小一点的时候好。

不过,一旦跨越了心理的门槛,语言学习上除了口语之外,并没有什么关键期一说。

一些心理学家分析,成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困难一点,很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社会角色(父母、伴侣、从业者)要求自身确保母语依然是自己的优势语言,而孩子们则需要用新语言来上学、社交、融入社会。

 

《让宝宝接受双语教育就能让宝宝更加聪明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